党群建设
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★◆★★◆■,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,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和内涵支撑,打造“全过程育人”的重要阵地。
创新场景教学。以“数字化呈现+特色化展示”为建设重点,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师生常来★■◆◆◆★、爱来的“打卡点★■◆◆■★”。制作长为1.921米的红船模型◆■■■★,以弘扬红船精神为主要内容进行现场情景再现,让师生直观感受伟大建党精神;运用◆■◆■■“互联网+”活化红色资源呈现形式■■◆■,“搬入”一大纪念馆、南湖革命纪念馆等数字展厅,实现数字全景场馆一■◆■■★■“触■★■■◆★”即达;深入挖掘红色资源,可视化呈现“百年党史”◆★◆■★■“党史上的今天”等内容,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“沉浸式”教学;发挥数字化宣誓厅功能,组织党员集中进行入党宣誓,现场录制宣誓过程◆■■■◆,生成“扫码即带走”视频,推动党员在参与、感悟中提高党性修养、坚定理想信念■★。有效整合资源★★■■■◆。围绕学生思想、学业及就业,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,整合高校基层党建优质学习资源和师资队伍,面向学生开展讲座报告、专题研讨、品牌沙龙等活动,创新推出“党建工坊”,发挥★★“党代表工作室”■★“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◆■■”作用,面向师生开展政策解读、业务辅导等■■,形成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合力,服务学生成长成才。创新思政教育形式,拓宽思政教育渠道■◆★★★◆,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堂入驻党群服务中心,组织开展音视频作品采集和制作◆■,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外发布、展播党建与思政工作成果,推出“思政小灯塔”短视频展播52期。推出特色课程。积极创建“走出去系列★◆◆■◆◆”课程品牌,实施行走的思政课、场馆里的思政课、榕树下的思政课、车间里的思政课、田间的思政课等特色品牌■★;精心打造“请进来系列”课程品牌,结合红船精神◆◆、“四千”精神、温州人精神等,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思政大课堂。践行★★“围着师生转◆■★★◆■,沉到基层干”理念,定期开展“言之有理”师生圆桌交流会,把问题转变成◆■◆■“生活思政课◆★■★◆★”。联合10所学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线上线下同步打造“问理”思政大课堂★■◆,目前已举办6期★★★★。
坚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,不断延伸党建触角、拓展党建载体◆◆、激发党建活力,打造“全方位覆盖■■★◆◆”的坚强堡垒。
坚持问题导向◆◆◆,聚焦师生“急难愁盼★◆★”,以数字化赋能,整合资源力量■■◆★★■,不断提高服务精准度◆◆◆、智能化水平,实现供需双向互动★★■★■◆、精准匹配,打造★★“全天候服务◆★■■★”平台。
高校党群服务中心是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师生和党员的桥梁。温州理工学院坚持以“全方位覆盖、全过程育人、全天候服务”为目标,高标准建设高校党群服务中心,着力打造集党建活动★◆★、思政工作、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智化平台,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★◆■。
提高政治站位。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★◆◆★,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,突出政治引领■★◆★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认真落实全省高校党建★★◆“四个融合■■◆◆★”行动,严格对标全省高校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“党味鲜明浓厚、建设规范合理★■◆★■、服务优质高效、运营管理科学”等建设标准,加强学校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★★★◆■◆。加强组织保障。成立以校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建设领导小组◆★◆,并配备秘书长、教务长、党建指导员等人员★★■;组建以党委组织部、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为主的专职运作团队★★■■。制定首问责任制、一次性告知制、限时办结制、AB岗责任制等服务制度,出台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等文件,规范服务流程、统一服务标准。运行经费列入党委组织部年度经费预算。注重全域联动。聚焦功能布局■■◆■★,线上线下相结合◆★,不断扩大阵地辐射。坚持“最多跑一次”的建设理念,线上打造■★“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”,提供服务师生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,实现跨校区、跨层级、跨院部的信息共享;按照■■“设施完备◆◆◆★◆■、氛围浓厚◆◆、布局完善、功能多用”要求■★★★■★,线个二级党组织“党员之家■■”实现资源共享★★■■◆◆、协同发展。
服务师生需求。梳理70件高频服务事项,设置全天候数字化党员示范服务岗,依托校园数字化平台、党报阅报屏等,实施“实体窗口+网络办理+自助服务★★■■◆★”综合服务机制,为师生提供零距离、亲民化的服务◆★■◆。通过■◆“指尖”云端收集党情民意■■,对师生的知识需求、生活需求、社交需求等进行数据识别,在大数据基础上设立“海鸥★★◆◆”退役军人服务站★★◆、“石榴红”服务站◆◆、就业指导站等,并开设“缝补编织”◆■◆“变废为宝”等生活技能小课堂。延伸服务触角★◆■◆■。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场馆,满足开展党员教育■★、主题党日、入党宣誓、业务培训、文体活动、学习交流、证件补办、师生休闲等多元化需求★★◆■★。在教室、寝室◆■■■◆、食堂设置“小站点■◆■★◆■”,提供“微服务”◆■■★◆。秉持■◆◆“有困难■★◆■■、找组织”理念■■◆★■,推出★■★★“扫码联系、码上解决◆★”服务◆★■◆★◆,通过二维码让每一栋教学楼、每一栋宿舍楼等校园公共区域都成为一个党群服务终端■◆■★■◆;在教学区、宿舍区、食堂、行政楼等设置可触摸的“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”党报阅报屏,为师生提供全面、快捷、精准服务■★。共促校地发展。学校所有二级学院党组织全部与属地街道(乡镇)、头部企业等深入开展党建联建。积极开展“红创行动”■★◆◆■★、“百企千岗”和◆◆★“就业零距离”等活动,形成“强专业、助共富■■■★★、促发展”的多赢局面◆★■★。